【原】“预流”解
昵称46496098
2021-10-11
| 转藏
大
中
小
展开全文
1930年,陈寅恪先生在《陈垣〈敦煌劫余录〉序》中云“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治学之士,得预此潮流者,谓之预流。其未得预者,谓之不入流。此古今学术之通义。非彼闭门造车之徒,所能同喻者也。敦煌学者,今日世界学术之新潮流也。” 陈先生这段话学人无不耳熟能详,但预流是什么意思呢?若以“其未得预者,谓之不入流”,那么预流就是入流么? 今之解者均取《玄应音义》论,其云“预流,梵言窣路多阿半那,此言预流。一切圣道说为流,能相续流向涅槃故。初证圣果,创参胜列,故名预流。预,及也,参预也。旧言须陀洹者,讹也。或言逆流,或言入流,亦云至流,皆一也。” 其实对于什么是预流,华严经上说的最明白,经云“若见大河 当愿众生 得预法流 入佛智海”,《说文》解“预”云“安也。案:經典通用豫”。“预”本为安乐之意,且这个意思长期存在,如唐白居易的《和微之诗》“仙亭日登眺, 虎丘时游预。”其实这也和《玄应音义》所云“预流,梵言窣路多阿半那,此言预流。一切圣道说为流,能相续流向涅槃故。初证圣果,创参胜列,故名预流。”是一致的。《玄应音义》所误者乃以唐代“预”之俗意,解前辈大德之意。
赞赏
共11人赞赏
转藏
分享
QQ空间
QQ好友
新浪微博
微信
献花(0)
+1
来自:
昵称46496098
>
《待分类》
举报/认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查看更多评论
类似文章
更多
一
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书·君奭》:“故一人有事于四方。”《淮南子·诠言》:“一也者,万物之本也。”《说文》:“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
“和、盉、龢”的音义关系
“和、盉、龢”的音义关系“和、盉、龢”的音义关系万 献 初蒙山柴留言说:万老师您好。另外,查《王力古代汉语字典》“龢”,解释为“...
〖汉字杂谈〗“部首”的形音义(一)
〖汉字杂谈〗“部首”的形音义(一)〖汉字杂谈〗现今通行的“部首”,以独体字居多,形音义兼具,部属之字则能大致辨别其类,领会其意。“冫仌”:“ 冫”在字左,“仌”在字下,俗称“二点水”,读音...
坐忘论
若色病重者当观染色都由想尔,想若不生终无色事,当知,色想外空色心内妄,妄想心空谁为色主,经云:“色者,想尔。”想悉是空,何有色也, 又思妖妍美色甚于狐魅,狐魅媚人令人厌患,虽身致死不入...
昭明文选卷一
昭明文选卷一
古书阅读常识
教学重点第一节一、古书注释的发展过程二、古书注释的体式三、古书注释的内容及注释用语第二节古书的特殊表达方式一、古书注释的发展过程(一)汉代的古书注释1.注释对象以解经为目的,所注之书大部分...
《周易》:卦名由来
《周易》:卦名由来。坤: 《说文解字》:“坤,地也,《易》之卦也。从土从申,土位在申。”坤为地(《说卦》《明夷·上六》)...
东汉·马融《长笛赋》
东汉·马融《长笛赋》 《长笛赋》◎马融(含注解)§潘承祥 校录。六吕,阴声,大吕、应锺、南吕、林锺、中吕、夹锺。大笙谓之簧。汉书音义,张晏曰:二股谓之纠,三股谓之纆。乐记曰:郑...
夫盲者无 以与 室中谓之时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思维是语言通向现实的桥梁,而语言则是人类进行思维的工具,我们可以通过语言的结构和语言的运用情况去观察某一个语言社团的思维方式。由于他懂的语言多,就进行不同语言结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