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本网站 今天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工作动态>>正文

【医学人谈“双一流”】张峰:建设一流医学学科 服务丝路健康事业


时间: 2017年11月28日  作者:  点击:[ ]

党的十八大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大学肩负着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服务社会等多重使命,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和引领。

西安交通大学主动融入国家战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发展,协同多方资源打造西部“硅谷”——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创新港不仅承载着交大人要在中国西部率先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梦想,也体现着交大人为实现“陕西梦”“中国梦”的主动作为和使命担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显著提升。然而,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水平与发达国家仍存在不小的差距。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形势和任务对高等教育实施内涵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国家启动世界一流大学与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并于921日正式公布世界一流大学与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西安交通大学入选国家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多个学科入选一流建设学科,迎来了百年难遇的腾飞机遇。创新港建设的全面快速推进,必将为我校“双一流”建设提供强大引擎。同时,“双一流”建设也必将为创新港赋予新的内涵,注入新的活力。

学科结构决定一所大学的类型,学科水平决定一所大学的层次。加强学科建设是大学提高学术水平与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医学学科在我校“双一流”建设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我校医学学科始于1912年创建的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1928年更名为国立北平大学医学院,因抗战爆发迁至陕西,在西北坚持医学教育八年余,为中国抗战胜利做出了卓越贡献。抗战结束后,我校医学学科扎根大西北,作为原卫生部在西北的唯一直属重点医学院校,不仅为我国医学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为西部培养了大批高层次医学人才,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我校医学学科的“抗战迁陕,兴医强国”精神。

当前,学校上下齐心协力、埋头苦干的精神深深触动着我。学校如何发展是我们每一个交大人应该时刻关心与思考的问题。作为一名从事医学教学与科研的青年教师,我想就我校医学学科发展与创新港建设谈一点个人的思考和想法。

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着力推动西部人民健康事业发展。人群健康是保证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2016年,习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我国西部地区涵盖十二个省市及自治区,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纵深区域,是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点。然而由于西部地区自然环境恶劣,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导致西部地区人群健康与医疗水平和东部地区存在较大差距。例如,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陕西(74.68岁)、青海(69.96岁)、贵州(71.10岁)等西部地区人群的预期寿命显著低于北京(80.18岁)、上海(82.44岁)等中东部地区。西安交大“扎根西部、服务国家、世界一流”的办学定位要求我校医学学科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流等方面的建设要始终围绕着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着力于推进西部人民健康事业的发展,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加强创新型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打造西部医学人才培养高地。2016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显示,西部地区现有545三甲医院,远低于东部的998家,每千人平均拥有1.7个执业医师,而东部地区每千人平均拥有2.0个执业医师。高水平医疗人员缺乏和基层卫生工作者不足是阻碍西部人群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按照“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的人才培养目标,我校医学学科建设启动了医学教育教学全面改革计划,加强医学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开展研究生培养质量建设工程,实施“侯宗濂医学实验班”培养经验总结,引入PBL等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推进“5+3+X”人才培养模式和留学生培养改革、鼓励毕业生到西部基层工作创业等一系列措施。正在建设中的创新港,未来也将聚集至少2万研究生和留学生,成为西部人才培养和集聚的新高地。上述举措必将为解决西部医学人才不足,提高西部医疗服务水平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集中优势资源和创新力量,提升西部高发疾病防治水平。西部地区自然环境恶劣,民族群体多样,饮食习惯独特,使西部地区疾病的流行特征与东部地区差异较大,地方病、心血管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等环境相关重大疾病危害严重。围绕西部人群健康领域面临的重大科学和技术问题,医学学科“双一流”建设方案规划了西部环境相关重大疾病发病机制研究、西部环境相关重大疾病诊疗技术与方法研究、西部人群健康促进关键理论与技术研究、西部天然药物研发和高端医疗技术与设备研发五个重点建设的学科方向。创新港的医学板块也设立了全球健康研究院等,集中优势资源和创新力量,从公共卫生干预、病因发病机制基础研究、临床诊疗新技术与设备开发、天然药物研发等多个角度开展攻关,解决困扰西部高发疾病防治的重大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问题,提升西部疾病临床诊疗水平,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

推进丝路医学教育资源整合,引领丝路医学教育发展。2013年习总书记首次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倡议,随后《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推进“一带一路”卫生交流合作三年实施方案(2015-2017)》《“一带一路”卫生合作暨“健康丝绸之路”北京公报》等医疗卫生领域的“一带一路”建设规划相继发布。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在医疗和科研等多层面推动丝路沿线地区资源整合,加强与丝路周边国家在医学领域的广泛交流与合作。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十三朝古都,西安深厚的文化底蕴为西安交大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更是为我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医学学科要充分发挥西安的地域优势,借助“丝绸之路大学联盟”“西北医学教育联盟“业已形成的影响力,深化与欧美一流大学的交流与合作,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把创新港打造成为“一带一路”高端医学人才聚集地。同时,应充分利用我校在医学留学生教育、对外医疗援助等领域的优势,积极拓展与丝路周边国家的合作,推进丝路区域医学教育与科研资源的整合,引领丝路医学教育的发展,进而推进我校医学“双一流”学科的建设。

 

【作者简介】

张峰,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5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获临床医学学士学位,2010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获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20136月破格晋升副教授,20171月破格晋升教授。工作以来,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等国家级项目4项。发表第一/通讯作者SCI论文39篇,荣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陕西省青年科技奖、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医学部首批国家级后备人才(菁英人才)等奖励和荣誉称号。兼任陕西省预防医学会副秘书长、中华预防医学会地方病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全球卫生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等。

个人主页:http://gr.xjtu.edu.cn/web/fzhxjtu

个人邮箱:fzhxjtu@xjtu.edu.cn

 

【卫计委微量元素与地方病重点实验室简介】

说明: http://news.xjtu.edu.cn/_mediafile/news/2017/11/27/1m6ndgbexd.png

卫计委微量元素与地方病重点实验室19876月由卫生部批准筹建,19904月建成验收,19909月开始使用。现有人员30名,其中研究人员26名,技术人员4名。研究人员中有高级职称20人,博士生导师12人。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微量元素与地方病关系研究;(2)地方病病因及分子发病机制研究;(3)地方病防治与监测研究;(4)微营养素与人群健康促进的研究。近年来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青年基金、国际合作和省部级项目25项,总经费2987万元;发表学术论文135篇;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省部级科技奖5项。


上一条:药学院张杰副教授进行访学归国学术报告 下一条:【医学人谈“双一流”】黄辰:打破研究壁垒 贯通培养体系丰富创新港内涵建设


关闭